不久前,上海介孔谷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在宝山区成立,法定代表人正是赵东元,这是该团队参与成立的第三家公司。
如果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“有序介孔高分子”技术比作“母鸡”,利用不一样材料,可以孵化出不同的“小鸡”。但怎么把这些“小鸡”拿到市场去销售,赵东元团队也走过一条曲折的路。
看上去就和面粉差不多,这是看到介孔材料时的第一观感。可别小看了这些“面粉”,它并不是大自然天然存在的,而是通过化学反应“长”出来的。
1992年,国外有关介孔材料的论文首次发表,当时的介孔材料只有2-3纳米的孔径,难以得到进一步应用。赵东元团队在1998年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,一下就将孔径扩增到了10纳米以上,后续又将其逐步扩增到50纳米。一颗小石头,其表面积充其量也就几个平方厘米,但一克介孔材料,将其铺展开可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米,能在上面踢一场足球赛。孔越多,表面积越大,但技术也就越难。
介孔材料在催化、日化、生物医药、环境保护、能源等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应用价值,被预估有千亿美元级的市场规模。举个例子,我国每年要消耗7亿吨石油原油,其中只有4亿吨被有效利用,相当大一部分是作为重(渣)油存在的,只能用来做铺路的沥青。国际上常用的一种分子筛催化剂,可以把大分子的重(渣)油变成优质油,但其催化效果并不理想。赵东元团队发展了新一代分子筛催化剂,在原来的分子筛外面包裹了一层大的介孔催化剂材料,实现了分级催化,提高了重(渣)油裂解的效率。目前,新一代分子筛催化剂已在齐鲁石化投入应用,每年增产上百万吨优质油,创造了数亿元的利润。
“在2020年之前,介孔材料一直推不出去,我感觉像是守着一座金山,但就是挖不出来,确实有点着急。”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副研究员刘玉普表示,介孔材料的产业化比他想象的还要难。
转机来自复旦大学的赋权改革。2021年3月,学校制定了“赋予科学技术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”,由发明人团队申请专利技术的赋权,学校组织专家对该专利技术是否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判断。
若为非重大科学技术成果,学校将该专利技术长期使用权赋予发明人团队,由发明人团队对外进行作价投资,全部股权由发明人团队持有,并将获得收益的30%返给学校,学校不参与公司的决策和运营;若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,学校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进行赋权,发明人团队占所有权的70%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占所有权的30%,由二者共同将该技术发明进行作价投资,并按所占股权多少获得收益。
“一项专利技术究竟值多少钱,其实我们自己也没什么概念,学校赋权改革后,组织专家做评估,我们在作价投资时心里也有数了。整一个流程清晰透明,这对于当时有点没方向的我们来说很重要。”刘玉普说。
2021年12月,赵东元团队用专利作价投资,与合作方成立的山东复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册,对方看中的正是介孔材料的高技术附加值。这是复旦大学赋权改革后的首个成功案例,学校把该专利的使用权赋予团队,未来将享有团队收益的30%。
“不同于一些小企业几毫克到几克的‘小打小闹’,我们研发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即将大规模产业化,也受益于学校的赋权改革。”刘玉普说。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粒径可调、孔隙率高、表面可修饰,很适合用于5G电子科技类产品,因此早在2017年初就被一个企业“相中”。但这家初创企业只有少数的启动资金,无力采用转让或许可的方式,这一成果也就迟迟没有转化出去。2021年此公司融资成功,恰逢复旦实施赋权改革,于是赵东元团队将专利长期使用权作价入股,目前厂房正在建设中。
2021年11月,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启用,赵东元领衔的“复合分子筛”项目成为首批入驻项目之一。与之前不同的是,这一次是用所有权折价入股,估值1750万元,占股35%。
从“实验室”到“生产线”并不是特别容易,为何愿意花力气做成果转化?赵东元说:“化学是唯一有工业支撑的中心学科,也是材料科学的基础,与衣食住行和健康息息相关。我现在60岁,如果能把之前的科研成果转化,造福社会,对我们这样的基础研究团队来说非常有意义。”近80人的赵东元团队,其中从事转化工作的就有10人。
“由于一些瓶颈问题,以往作价投资的案例需要‘一事一议’,我们这次通过‘动手术刀’,将其作为制度固定了下来。”复旦大学科研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仲实表示,科技成果转化本应由市场驱动,但市场的一些要素现阶段是失灵的,比如中介机构,不论是数量还是专业能力都有所欠缺;其次,风险投资体系还不成熟。硅谷为什么成果转化做得好,有一个关键要素,其风险投资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。
一边是市场要素还不充分,一边是诸多科研成果“束之高阁”,复旦大学于是在转让和许可两种方式之外出台了“赋权改革”。“我们鼓励科研人员自己进行成果转化,因为他们对成果是最了解的。”仲实说,为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创业,学校已经明确了多条途径,就算把成果转化到科研人员自己创办的公司,只要操作合法合规即可,学校制度体现了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。
赋权并不是“放任不管”。从一开始成果披露到谈判,从协议起草到后期管理,复旦大学科研院技术转移中心全程介入并持续跟踪。
据介绍,赋权改革以来,复旦大学已完成6个科研成果通过作价投资进行转化的项目。赋权改革不仅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大“松绑”,也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。
- 2024-02-06《原神》主板调试第七关和第八关攻略
- 2024-02-06斯柯达-太平洋汽车
- 2024-02-06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×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水岛EPC招标
- 2024-02-06微信呈现这两个界面立刻停手 常见十种欺诈套路 杀猪盘最惨
- 2024-02-06自清洗过滤器的常见毛病以及扫除办法
- 2024-02-06奥迪a3微粒过滤器毛病怎么办